工商時報 陳嫣蔚
2024年12月6日
艾思特能源蔣瑞康協理受邀參加工研院和太陽光電同業公會所舉辦之論壇講座

隨著全球對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太陽能產業成為實現淨零碳排目標的重要支柱。目前台灣已建置容量為13 GW,正往2030年的30 GW目標邁進。一座太陽能電廠的生命週期落在25年,在這25年中,如何確保太陽能案場的穩定運行與高效發電,從日常的巡檢到突發事件的應對,以及如何降低營運成本,是產業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業界領先的第三方技術服務供應商,艾思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Kiwa ExTEL)這幾年來持續提供客戶創新的檢測技術,以智慧維運服務幫助業主提升案場發電效能與投資效益。
日前,艾思特能源蔣瑞康協理受邀參加工研院和太陽光電同業公會所舉辦之論壇講座,蔣協理表示,太陽能案場的運行涉及複雜且多樣的挑戰,包括天氣影響(颱風、淹水和落塵)、模組及設備老化(異常劣化、功率衰退及熱斑效應)、鼠咬漏電等問題。

此外,屋頂、水面、地面型等各種案場形式不一,且地處偏遠、散佈幅員又廣,在人力調度與模組清洗的執行面上困難重重,針對這些問題,傳統維運模式顯得力不從心,智慧維運方案將成為解決這些痛點的關鍵。
在論壇中,蔣協理分享兩個智慧維運的案例,如甲案場在營運幾年後發現,同一廠區內的不同區域發電效能出現明顯差異,艾思特團隊於現地抽樣檢測模組功率(WiS),找出功率衰減的模組,並進一步採用電致發光量測技術(EL)揭露模組衰減的原因,順利協助客戶向模組廠求償,更換異常模組,使案場發電回復原有的效能。

另,乙案場在運行3-5年後,全場發電效率明顯降低,艾思特維運團隊首先以無人機熱顯影檢測全場,迅速找到多處組串未發電,並發現許多模組MC4接頭因施工疏失導致接頭生銹與燒毀而斷線。經維修後,全場發電效率提升10-15%。從這兩個案例中,可以發現案場檢測技術(無人機熱顯影、WiS、和EL)在智慧維運中扮演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艾思特團隊也幫客戶開發資料庫自動檢查系統,無論是設備跳電或發電異常,系統會即時以LINE推撥方式通知案場管理者與維運人員,縮短問題排查時間,減少發電損失。

另外一個關鍵的設備對智慧維運也很重要,蔣協理說明,目前傳統維運的方式是在固定的時間清洗案場模組,不管模組表面髒污程度,時間到了就清洗,衍生諸多的問題。艾思特針對該問題,開發「智慧型落塵監控設備(DAS 2.0)」,其適用於各式案場。通過專屬監控網站掌握每日積塵情況和發電損失數據,使業主能更準確的安排模組清洗時間與優先順序,避免因太早清洗而浪費資源或太晚清洗積塵過多影響發電損失。目前台灣已裝設超過200台DAS 2.0,也推廣到國外菲律賓,整體監控已超過2 GW的案場容量。
蔣協理最後表示,艾思特擁有自家的維運團隊,累積多年實務經驗,以第三方的專業視角結合各項創新檢測技術為業主提供維運服務,獲得客戶的肯定與信賴。面向未來,艾思特能源將繼續深耕智慧維運技術,推動產業走向數位化與智能化,以第三方角色承擔更多責任成為業主首選的合作夥伴。